時間:2016-06-08 13:13來源:中國通航網 作者:通航網
| 6月7日,從珠海斗門白蕉新港工業(yè)區(qū)海衛(wèi)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開出的一個45尺集裝箱里面,裝載著2架“海衛(wèi)”輕型運動類飛機,將從斗門港通關,經由海運到達美國,參加一年一度由美國實驗型飛機協會(EAA)主辦,7月25-31日在威斯康辛州奧什克什市惠特曼區(qū)域機場舉行的世界最具規(guī)模小飛機航展。海衛(wèi)公司距離斗門港短短4公里,中國航空工業(yè)發(fā)展路卻走了60年,這是中國自張學良時代開始造飛機,今天才有第一架具備國際競爭力自主品牌的民航機商業(yè)性出口,踏上世界通航最大展臺,實現零的突破。原中國航空航天工業(yè)部軍機局兼試飛局總工程師78歲的蔣德秋,現在是"海衛(wèi)"飛機的試飛員,他說:“我試飛過200多種飛機,這是我飛過的最好飛的飛機”。 這兩架 “海衛(wèi)”輕型運動飛機已獲得中國民航局簽發(fā)的特許飛行證,飛機抵達美國后也將接受美國民航局的質量安全檢查及核可,在超過1萬多架飛機、50多萬觀眾、800多家航空制造商云集的航空嘉年華會上展翅高飛初試聲啼。由于這個航展的參展飛機絕大多數都是飛進去(Fly-In),而不是卡車拖去的,所以又稱為《飛來者大會》,飛機主人也是飛行員,小小機翼下的小小帳篷就是他們一星期的家。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國家在六年前就對低空開放進行了布局: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fā)《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珠海是最早的試點之一;六年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對促進通航業(yè)發(fā)展做出部署,明確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fā)制造、通用航空交通服務功能、加快通用機場建設、擴大低空空域開放、鼓勵發(fā)展飛行培訓、提高國產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機隊中的比例、增強自主品牌國際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等,珠海又搶先一步。 位于斗門的海衛(wèi)公司,六年來在民航中南地區(qū)管理局、珠海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及員工的努力下,已完成針對飛行培訓量身定做的2座飛機制造;是全國第一個有自己600米長跑道的民營飛機制造公司,在空軍和民航批準的臨時起降點飛行空域,由上萬小時飛行經驗的公司專業(yè)測試飛行員飛利浦胡哥、和民航局指定輕型運動飛機試飛員于延恩及試飛總工程師蔣德秋試飛了18個月,突破“落地難”、“上天難”的問題;與航空工業(yè)先進國家新西蘭、澳洲簽訂銷售合同。 于延恩原是中國南方航空董事長,有20000多小時軍、民機飛行經驗,他說:“中國是大飛機最大的進口國,現在由這架凈重不到400公斤的小飛機領頭飛出去。” 斗門海關說:“這是珠海第一次出口載人飛機。” 海衛(wèi)公司創(chuàng)辦人是華裔美籍航空工程師薛國航,曾擔任法國航太公司及美國多個著名航空制造及通信公司技術顧問40多年,他認為在世界經濟仍然低迷,國際航空標桿如Piper(派柏), Beech(比奇), Bombardier(龐巴迪), Quick Silver(快銀), Lear Jet(李爾噴氣), Epic(艾佩克), Eclipse(日蝕)), Flight Design(飛行設計)等公司近年來紛紛宣布破產或者尋求政府資助之際,中國有能力、有機會,并且不應錯失此一跨入并占有世界通航版圖一席之地的難得機會。 薛國航說,美國有幾百萬航空人口,幾十萬架通用飛機、幾萬個通用機場,中國發(fā)展通用航空業(yè),必須形成交通服務體系,也要有論百萬的飛行員,論萬個通用機場(具備飛機足以安全起降的條件設施即可);珠三角水道密布,適合陸地與水陸兩用飛機安全及方便起降,可成為培養(yǎng)通用航空飛行員安全、經濟、高效的孵化場;離港澳近,引領新興大眾消費,最具備發(fā)展通用航空業(yè)潛力。他說,“除了發(fā)動機、航電、螺旋槳外購,"海衛(wèi)"完全在珠海斗門廠制造,從設計、開模、零件生產、組裝到總裝、試飛,是專門為航校設計,作為飛行培訓運動駕駛員執(zhí)照性價比最高的教練機。” 受到國務院的《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的鼓舞,薛國航說,海衛(wèi)已依據空軍及民航局和的指示,在珠海市政府積極推動下,正進行將跑道升級為行業(yè)標準,“一切就位蓄勢待發(fā)。我們的目標是讓白蕉成為中國第一個獨立擁有行業(yè)標準機場的鄉(xiāng)鎮(zhèn);跑道只需再加長400米之后便可執(zhí)行短途客運、貨運、包租、緊急醫(yī)護和其他空運服務。” 海衛(wèi)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2009年美國母公司百分百收購美國頗負盛名、全碳纖復合材料飛機已獲美國民航局23部認證的亞當飛機公司,以目前美國母公司的設計團隊為支撐,首先延攬外籍的航空器制造、材料、發(fā)動機、航電、油漆、飛行專家到國內,培訓國內年輕的工程師、本地的技工、普工,擇優(yōu)送到美國深造,并面向海內外港澳臺招聘優(yōu)秀的人才,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飛行會、澳門飛行會合作專項項目,還邀請到于延恩與蔣德秋這2位熱愛飛行近一甲子,日日思之念之航空報國的航空前輩,自愿義務擔任海衛(wèi)新機的試飛員。 通常參加大型國際航展的廠家都具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專家,大筆的資金投入以及長足的計劃。海衛(wèi)公司首次參加高檔次國際航展百分之九十的參展人員都是中國員工,薛國航說,“盡管其中大多數參展工作人員的英文水平不是很高,但我們對產品有信心,特別感謝斗門海關的協助得以趕在端午節(jié)前夕搭上駛往西雅圖的大船,肩負中國第一個商業(yè)性出口的民航機,在世界通航舞臺上與著名高顏值、高水平通用航空器并列,我們不怕接受最挑剔顧客的評頭論足。” 薛國航克在美國忙于聯系美國聯邦航空局商定首件飛機檢查相關事宜以及安排飛機的運輸和參展隊伍的行程。他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為充分體驗航展氣氛并節(jié)省開銷,海衛(wèi)團隊將在展會安排的露營區(qū)就地扎營起灶,他現在就在美國準備糧草方面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