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原理詳解
時間:2011-04-05 10:12來源:藍天飛行翻譯 作者:航空 點擊:次
|
“魚鷹”雜談
。
貝爾 XV-15 在懸停中 / XV-15 在平飛中
XV-15 在起飛
為了盡可能減小迎風阻力,傾轉旋翼的旋翼直徑應該在不影響直升機狀態(tài)下的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但較小的旋翼不可能不影響直升機狀態(tài)的性能,最突出的就是所謂“渦流環(huán)”現象。直升機在快速下降過程中,要使旋翼進入自己的下洗氣流,或下洗氣流造成的渦流,旋翼和周圍空氣之間的相對氣流方向和相對速度出現本質變化,可能出現“打滑”而失去升力,這時候越是增加旋翼功率,打滑越嚴重,這就是所謂的“渦流環(huán)”現象。常規(guī)直升機也會出現“渦流環(huán)”現象,但小直徑的旋翼更容易進入這一狀態(tài)。V-22 在試飛中幾次引人注目的墜機,大多出自這個原因。在懸停或直升機狀態(tài)時,傾轉旋翼在理論上可以通過控制左右發(fā)動機的推力來控制橫滾,用旋翼的前后轉動來控制俯仰,偏航比較難辦,可以用旋翼下洗氣流作用在機翼的襟翼上,輔以一定的橫滾作用來實現。但事實上,增減發(fā)動機推力的靈敏度不夠,反映不夠快,控制量也不夠精細。用機電控制傾轉旋翼來實現俯仰控制,靈敏度問題更大,無法適應惡劣天氣時的飛行要求。實用化的傾轉旋翼的 V-22(及其前身 XV-15)都是采用直升機槳葉,即保留了全套直升機的總距和周期距控制,而不是只可以調節(jié)槳距的螺旋槳,所以直升機狀態(tài)的 V-22 的操控和直升機無異。在以螺旋槳-旋翼為基礎的垂直/短距起落飛機中,傾轉旋翼是最成熟的方案。美國的 V-22 在飽經千難萬險之后,終于開始量產。
直升機狀態(tài)前飛中的 V-22 在空投傘兵
V-22 的半剛性旋翼清晰可見 / V-22 的寬弦、大彎度、無鉸、無軸承槳葉清晰可見
起飛、著陸時,襟翼放下,最大限度地減小對下洗氣流的遮擋 / 為了適合上艦的需要,V-22 的旋翼可以折疊,機翼還可以橫轉90度,和機體平行,以節(jié)約占地空間
V-22 著艦試驗,一側旋翼在甲板上空、一側旋翼在舷外時,兩側升力不均勻,容易造成事故。一架接一架緊接著快速降落時,前面飛機造成的空氣渦流容易使后面的飛機進入危險的“渦流環(huán)”狀態(tài)(vortex ring),造成旋翼吃不上勁,導致墜機 / 這是在兩棲登陸建“塞班”號機艙內的情景
V-22 的性能被說得如此出眾,人們不禁疑惑,為什么總統(tǒng)的“海軍陸戰(zhàn)隊一號”要選新機時,沒有選 V-22?
貝爾在 V-22 的成功之后,向兩條戰(zhàn)線出擊,一是將傾轉旋翼技術用于無人機,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垂直起落和速度、航程上的優(yōu)勢,二是將傾轉旋翼技術推向民航市場。早先雄心勃勃的中短程支線客機看來一時還難以實現,但小型公務機已經開始了,貝爾和意大利的 Agusta 合作,正在研制 BA-609,其垂直起落的能力和速度、航程將對大公司、政府機構的要員從城市中心到城市中心的空中旅行有很大的誘惑力。歐洲從 80-90 年代開始,也展開了傾轉旋翼的研究。法、德合作的 Eurotilt 和英、意合作的 Eurofar 最后合并成一個計劃,但在 V-22 和 BA-609 面臨一系列技術困難后,速度放慢,估計現在處于觀望狀態(tài),在等待傾轉旋翼的技術進一步成熟、技術風險進一步降低后再行動。
BA-609 的 BA 代表 Bell Agusta,將成為傾轉旋翼在民用領域里“吃螃蟹的人” / BA-609 是面對有錢的闊佬的
BA-609 在警方和海岸警衛(wèi)隊中也有望得到青睞 / BA-609 已經試飛,正在歐洲大力推銷,力圖搶在歐洲公司的前面霸占市場
法國主導的 Eurotilt 傾轉旋翼飛機方案
Eurotilt 的傾轉和 V-22 稍有不同,只有發(fā)動機前半部分傾轉,介于 tilt rotor 和 tilt shaft 之間
|
直升機翻譯 benqun.cn
本文鏈接地址:
直升機原理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