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2 11:09來源:藍天飛行翻譯公司 作者:民航翻譯 點擊:次
|
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0.124 or greater is installed. (4)備降燃油:飛機有所需的燃油以便能夠: (i)在目的地機場復飛; (ii)爬升到預定的巡航高度; (iii)沿預定航路飛行; (iv)下降到開始預期進近的一個點; (v)在放行單列出的目的地的最遠備降機場進近并著陸; (5)最后儲備燃油:使用到達目的地備降機場,或者不需要目的地備降機場時,到達目的地機場的預計著陸重量計算得出的燃油量,對于渦輪發(fā)動機飛機,以等待速度在機場上空 450 米 (1500 英尺)高度上在標準條件下飛行30 分鐘所需的油量; (6)酌情攜帶的燃油:合格證持有人決定攜帶的附加燃油。 (c)合格證持有人應按照四舍五入方式為其機隊每種型別飛機和衍生型確定一個最后儲備燃油值。 (d)除非機上可使用的燃油按照要求符合本條 (b)款的要求,否則不得開始飛行;除非機上可使用的燃油按照要求符合本條 (b)款除滑行燃油以外的要求,否則不得從飛行中重新簽派點繼續(xù)飛往目的地機場。 第121.659條特定情況燃油要求 (a)特定情況下目的地備降機場燃油的計算: (1)當不需要有目的地備降機場時,所需油量能夠使飛機在目的地機場上空450米(1500英尺)高度上在標準條件下飛行15 分鐘; (2)預定著陸機場是一個孤立機場(無可用備降機場的特定目的地機場): (i)能夠以正常燃油消耗率在目的地機場上空飛行 2 小時的所需油量,包括最后儲備燃油。 (ii)當按照本規(guī)則第641條(a)款第(2)項或第642條(b)款放行飛機前往孤立機場(無可用備降機場的特定目的地機場)時,需滿足以下條件: 1)在飛機與簽派室之間建立了獨立可靠的語音通信系統(tǒng)進行全程監(jiān)控; 2)必須為每次飛行至少確定一個航路備降機場和與之對應的航線臨界點; 3)除非氣象條件、交通和其他運行條件表明在預計使用時間內可以安全著陸,否則飛往無可用備降機場的特定目的地機場的飛行不得繼續(xù)飛過航線臨界點。 (b)活塞式發(fā)動機飛機最后儲備燃油的計算: 對于活塞式發(fā)動機飛機,按照合格證持有人按照局方規(guī)定的速度和高度條件飛行45 分鐘所需的油量。 (c)對于活塞發(fā)動機飛機和渦輪螺旋槳發(fā)動機飛機的國際定期載客運行或者包括有至少一個國外機場的補充運行,不可預期燃油不得低于以正常巡航消耗率飛往本規(guī)則第 657 條 (b)款第 (2)、(4)項規(guī)定的機場所需總時間的 15% 所需的油量,或者以正常巡航消耗率飛行 60 分鐘油量,兩者當中取其中較短的飛行時間。 (d)如果根據(jù)本規(guī)則 121.657 條計算的最低燃油不足以完成下列飛行,則應要求額外燃油: (1)假定在航路最困難臨界點發(fā)動機發(fā)生失效或喪失增壓需要更多燃油的情況下,允許飛機在必要時下降并飛行到某一備降機場; (i)以等待速度在該機場上空450 米(1,500 英尺)高度上在標準條件下飛行15 分鐘; (ii)在該機場進近并著陸; (2)延程運行的飛機應當遵守經批準的延程運行臨界燃油方案; (3)滿足上述未包含的其他規(guī)定。 第121.663條計算所需燃油應當考慮的因素 (a)攜帶的可用燃油量必須至少基于下列數(shù)據(jù): (1)如果有的話,從燃油消耗監(jiān)測系統(tǒng)獲得的特定飛機的目前數(shù)據(jù); (2)如果沒有特定飛機的目前數(shù)據(jù),則采用飛機制造商提供的數(shù)據(jù)。 (b)計算燃油量須考慮計劃飛行的運行條件,包括: (1)風和其他天氣條件預報; (2)飛機的預計重量; (3)航行通告; (4)氣象實況報告或氣象實況報告、預報兩者的組合; (5)空中交通服務程序、限制及預期的延誤; (6)延遲維修項目和/或構型偏離的影響; (7)空中釋壓和航路上一臺發(fā)動機失效的情況; (8)可能延誤飛機著陸的任何其他條件。 (c)盡管有本規(guī)則第657條和第659條的規(guī)定,若安全風險評估結果表明合格證持有人能夠保持同等的安全水平,局方仍可以頒發(fā)運行規(guī)范批準合格證持有人使用不同的燃油政策。 (d)本條中的所需燃油是指不可用燃油之外的燃油。 第121.665條目視飛行規(guī)則國內運行的起飛和著陸最低天氣 標準對于目視飛行規(guī)則國內運行,合格證持有人應當遵守涉及民航管理的規(guī)章中有關起飛和著陸最低天氣標準的規(guī)定。 第121.667條儀表飛行規(guī)則的起飛和著陸最低標準 (a)不論空中交通管制是否許可,當由局方批準的氣象系統(tǒng)報告的天氣條件低于合格證持有人運行規(guī)范的規(guī)定時,飛機不得按照儀表飛行規(guī)則起飛。如果合格證持有人的運行規(guī)范沒有規(guī)定該機場的起飛最低標準,則使用的起飛最低標準不得低于民航局為該機場制定的起飛最低標準。 對于沒有制定起飛最低標準的機場,可以使用下列基本起飛最低標準: (1)對于雙發(fā)飛機,能見度1600米; (2)對于三發(fā)或者三發(fā)以上飛機,能見度800米。 (b)除本條(d)款規(guī)定外,飛機不得飛越最后進近定位點繼續(xù)進近,或者在不使用最后進近定位點的機場,進入儀表進近程序的最后進近航段,除非由局方批準的系統(tǒng)為該機場發(fā)布了最新的天氣報告,報告該機場的能見度等于或者高于儀表進近程序規(guī)定的能見度最低標準。 (c)如果駕駛員根據(jù)本條(b)款已經開始實施儀表進近程序的最后進近,并在此后收到了較新的天氣報告,報告的天氣條件低于最低天氣標準,該駕駛員仍可以繼續(xù)進近至決斷高或者最低下降高。當?shù)竭_決斷高或者最低下降高,在進近復飛點之前的任何時間內,除非符合下列條件或滿足增強飛行視景系統(tǒng) (EFVS)的相關運行要求,不得繼續(xù)進近到低于決斷高或者最低下降高并著陸: (1)該飛機持續(xù)處在正常位置,從該位置能使用正常機動動作以正常下降率下降到計劃著陸的跑道上著陸,并且以此下降率可以使飛機在計劃著陸的跑道的接地區(qū)內接地; (2)飛行能見度不低于所用的標準儀表進近程序規(guī)定的能見度; (3)除Ⅱ類和III類進近 (在這些進近中,必需的目視參考由局方在批準時具體規(guī)定)外,駕駛員至少能清楚地看到和辨認計劃著陸跑道的下列目視參考之一: (i)進近燈光系統(tǒng),如果駕駛員僅使用進近燈光作為參考,應當能同時清楚地看到和辨認紅色終端橫排燈或者紅色側排燈,否則不得下降到接地區(qū)標高之上30米(100英尺)以下; (ii)跑道入口; (iii)跑道入口標志; (iv)跑道入口燈; (v)跑道端識別燈; (vi)目視進近下滑道指示燈; (vii)接地區(qū)或者接地區(qū)標志; (viii)接地區(qū)燈; (ix)跑道或者跑道標志; (x)跑道燈。 (4)當使用具有目視下降點的非精密直接進近程序時,飛機已到達該目視下降點,且在該點使用正常程序或者下降率能降落到跑道上。 (d)當能見度低于所用儀表進近程序規(guī)定的最低能見度時,如果該機場同時開放了儀表著陸系統(tǒng)和精密進近雷達,且駕駛員同時使用了這兩套設備,則可以在該機場開始實施該儀表進近程序 (Ⅱ類和III類程序除外)的最后進近。 除非符合下列條件或滿足增強飛行視景系統(tǒng) (EFVS)的相關運行要求,不得操作飛機進近到低于經批準的最低下降高,或者繼續(xù)進近到低于決斷高:(1)該飛機持續(xù)處在正常位置,從該位置能使用正常機動動作以正常下降率下降到計劃著陸跑道上著陸,并且以此下降率可以使飛機在計劃著陸跑道的接地區(qū)內接地; (2)飛行能見度不低于所用的標準儀表進近程序規(guī)定的能見度; (3)除Ⅱ類和III類進近 (在這些進近中,必需的目視參考由局方在批準時具體規(guī)定)外,駕駛員至少能清楚地看到和辨認計劃著陸跑道的下列目視參考之一: (i)進近燈光系統(tǒng),但是如果駕駛員僅使用進近燈光作為參考,除非能同時看到和辨認紅色跑道端橫排燈或者紅色側排燈,否則不得下降到接地區(qū)標高之上30米(100英尺)以下; |